3
Menu
01
關於我們 About Us
02
師資陣容 Professor
03
應屆作品 Projects
04
建築的樣子 Life
05
周邊商品 Shop
06
特別感謝 Sponsors
07
聯絡我們 Contact Us
Menu
© 2020 APRO+ Web Design
Designed by
APRO
+
關閉
0
共
0
件商品
總計
NT$
0
前往結帳
✕
會員登入
登 入
忘記密碼?
建立專屬帳號
只要再完成幾個步驟,即可完成帳號的註冊程序,
我 要 註 冊
03
首頁
應屆作品 Projects
建築創作與設計
日常的不在場/Waiting In Life
應屆作品 Projects
Scroll Down
日常的不在場/Waiting In Life
學生姓名:游曉暄
指導老師:陳為寧
基地位置:板橋車站
關鍵字詞:都市、日常生活、等待
製作團隊:許祖瑜、許如欣、陳乃莙、楊宇彤、林佩欣、郭士禔
分享到
作品介紹
「
填補因等候而失落的片段餘白的車站
Filling the dispiriting fragments and lingering stations due to waiting.
」
觀察
我認為日常空間是綿延不斷且無法明確分割的。空間在時間連續的狀況下不斷疊加,因此空間的分界是模糊且被連續體驗,導致我們很難清楚時間與空間的關係。
我們在意的是經過那段路徑所花的時間,而不是在目的地待多久的時間。
大部分的空間都帶有目的性,在有目的的使用情況下,我們會因專注而忘記時間。唯有在逛或等待的時候所經歷的空間時間才會有明顯的感受。
提出問題
等待可以被視為是「一段時間」,生活中有許多零碎的等待時間,小至燒開水、結帳,大至等公車、等火車。當大家停留在某一個地方等待容易造成空間堵塞,因此等待的這段時間是需要被設計的,讓人清楚知道自己所花的時間。
如何解決等待的問題?
我觀察到在下月台等待火車站前會經過無數的過渡空間,因為沒有善加利用的關係,人們只是一直經過這些空間,所以我想重新定義這些過渡,利用過渡空間來消耗等待的時間。
想像圖
基地分析
我選擇板橋車站作為基地,板橋車站為新北市最重要之交通樞紐,是台鐵縱貫線、高鐵、北捷板南線與環狀線共同交會的複合型車站,舊址在府中路上,現址坐落於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之內。
回上一頁
相關作品
在資訊洪流中慢下腳步/Slow Down In The Powerful Current Of The Information
建築創作與設計
都市探險 - 都市新轉運站/ Adventure In The City-Different Forms Of Urban Transfer Station
建築創作與設計
學校
銘傳大學 建築系
住址
333
桃園市龜山區大同里德明路 5 號
電話
(03)
3507001#3157、3158
聯絡人
張秘書、黃助理
信箱
chaoling@mail.mcu.edu.tw
yyiting@mail.mcu.edu.tw
© 2020 APRO+ Web Design
Designed by
APRO
+